两地书?一家人
发文时间:2018-12-07 撰稿人:韩薇 詹依依 冼弘臻访问量
“本来觉得没什么东西写,但是写着写着发现有很多话想说。”18级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朱宇对“两地书·一家人”活动谈到。为加强学生的精神素养、凸显学生的精神风貌,加深学生与家长及学校之间的沟通,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于10月26日至12月13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活动之“两地书·一家人”活动。
感谢养育之恩
“离开家,就特别想爸妈,这也是人生第一次出远门。”朱宇苦涩地说道。在信中,他对父母们写道“我已经长大了,渐渐理解你们,希望你们放心,我会越来越坚强、独立。”提起自己的父亲,他愧疚地认为自己与父亲之间有太多隔阂,在信中他向父亲承诺自己会努力变得外向,希望父子之间的关系能有所拉近。“有些话很难当面说,能在信里都讲出来挺好的,希望爸爸能看到吧。”
“不管前路是大道还是深渊,只要你们站在身后,我就能无所畏惧地继续前行。”18级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班的卢丝雨通过书信表达她对父母的感谢。在高考之前的一次模拟考试中卢丝雨成绩退步,她倍感压力,父母一直开导她、鼓励她,陪伴着她。开学报道的那天,在寝室里整理完行李,母女两人相拥而哭依依不舍地分别。回想起那天的场景,卢丝雨在信中写下“妈妈,还记得暑假的时候你老是打趣我,说我到了学校以后肯定会天天哭鼻子,可是送我的那天,你怎么先哭了……”生活中不太会表达的她通过这次书信将她对父母多年的感谢与爱勇敢的表达出来。
感谢教导之恩
“Dear Ms. Duan,long time no see.”这封用英文开头的书信来自18级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王柳佳。在一所农村中学上学的她,在初二时遇到了同为农村出身的英语老师段老师,也是此封信的收件人。“不知您是否还记得,四年前的我也以同样的方式写了一封信,但如今时光飞逝,四年后的我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再次执笔,书信一封,聊表心意。”王柳佳在信中说到。她记得那时候的自己有些自卑胆小,段老师觉察到这点后,不断发现她的闪光点并以课堂表扬的方式鼓励她。“王柳佳是我们班最专注的同学,她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你们知道她付出了多少努力吗?”她再信中回忆起段老师的话。正是这样一句很普通的话给了这个13岁女孩巨大的动力,也让她对英语的学习由恐惧转变为喜欢。四年后,王柳佳再次执笔书信,她要感谢这位给予她莫大的支持与帮助的段老师,感谢老师让她找回了自信。
“我和老师的关系,更像是兄妹,我从他眼中可以看到漫天的星光,他从我眼中可以看到他自己。”18级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郭心怡在信中表达了对老师真挚的情谊。“他是我高三备考路上的伙伴,我是他的‘追光者’,因为他是清华的毕业生,所以我一直向他的身影不断奋斗,我也因为他报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她谈到老师在她的成长过程对她的影响,因为老师的优秀影响到了她,在未来的学习之路上,她将不断砥砺自己,不断前行。
感谢友谊的陪伴
在众多的书信作品中,一封来自18级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施纪龙的信件脱颖而出。这封信将寄给距离湘潭1073公里以外上海的一位朋友。“展信佳,最近湖南真的一夜降温……你这个‘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暖,感冒了就快吃药,多喝热水,千万别拖着。”开头短短几句,字里行间透露出施纪龙对朋友的问候与关心。“我的朋友有慢性的胃病,体质比较虚弱,所以她生活中挺注意养生的,我就称她‘老人家’,这也是朋友间一种打趣的方式吧。”施纪龙幽默地说道。虽然高中毕业后施纪龙去了湖南而朋友留在上海,但两人一直保持着书信的来往。“学校的晚上可以看到星星,是晚自习后我经过月湖桥时无意发现的。”在信中他和朋友互相分享着学校的所见所闻。即使相隔千里,但见字如面。朋友的陪伴与理解也让施纪龙感受到温暖。信的结尾留下这样一句话“纸短情长,待你下次来信或寒假相聚时再与你细说其他。”
来自18级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杨智玮给自己的弟弟写了一封信。“哥哥,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么多年以来,我也明白了一些,或许是陪伴,或许是保护,或许是榜样,更或许是牵挂。”在信中,他回忆着与弟弟的童年时光,以及经常挂在嘴边“帅气”无比的话“只有哥哥我能欺负你,别人不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关系渐渐的疏远,他希望通过此次的信件,能让相隔两地的他们重温兄弟情。
“如果没有这个活动,我就算再牵挂重要的人,也会不好意思表达思念,还是书信最能寄相思。在写信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自己对弟弟的思念居然会如此强烈。”杨智玮激动地说道。
据悉,“两地书·一家人”活动自2008年开始到现在已有十年的时间,借一家人两地分隔之意,实现家长、学生、学校三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信息学子能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目的。本次活动评选分为个人奖和集体奖。其中个人奖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集体奖中优秀策划奖3名、优秀组织奖3名。
新闻:韩薇 詹依依 冼弘臻 摄影:团委学生会宣传部